活動總覽
關於我們
樂團介紹
組織架構
藝術指導兼首席指揮
行政總監
駐團作曲家
助理指揮
演奏家
竹韻五架頭
委約作品
媒體專訪
職位空缺
樂季專場
清音雅集——漢樂、潮樂與粵樂的對話
未來的傳統——絲竹今生.山水寫意
中華文化節2024︰香江雅韻.絃歌不絕
香港流行文化節2024:樂壇教父貝多「煇」
未來的傳統——星閃閃.樂悠悠
未來的傳統——竹韻南曲.小集大雅
教育外展
「曲終未散.樂此不休」中樂推廣計劃
2024社區文化大使:武林絕「樂」
音樂劇場︰電車走過的日子
文化交流
歡樂春節2025(新加坡)
樂遊大灣(珠海、佛山、肇慶站)
鼎藝團華樂室內樂節2024(新加坡)
絃歌不絕(北京站)
絃歌不絕(天津站)
非遺音樂的對話(蘇州站)
嶺南風.香江情(上海站)
嶺南風.香江情(杭州站)
嶺南風.香江情(西安站)
絃歌不絕(西安站)
嶺南風.香江情(成都站)
絃歌不絕(成都站)
絃歌不絕(台北站)
嶺南風.香江情(北京站)
嶺南風.香江情(天津站)
歡樂春節2024(新加坡)
特備節目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粵樂節(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II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廣東音樂示範講座(香港恒生大學)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I
「爐峰彩疊詠孫文」音樂匯演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發佈會暨示範講座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
線上音樂
竹韻私伙局
竹韻音樂廳
粵韻流芳——廣東音樂百年經典音樂會
絃歌不絕——香港作曲家粵樂創作發表會
絃歌不絕——嶺南樂種的保育和傳播
未來的傳統——數碼時代的粵樂薪傳(線上節目)
樂韻無障——心靈之歌
風花說粵
粵韻流芳(即將推出)
絃歌不絕(即將推出)
未來的傳統(即將推出)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文藝晚會
揚帆行
新彩雲追月
粵粹縱橫
當粵劇遇上粵樂
樂譜共享
未來的傳統——樂譜共享2024
樂器課程
竹韻小集中國樂器課程
樂器課程ZOOM上課教學
吹管樂器課程
彈撥樂器課程
拉弦樂器課程
立即報名
支持我們
聯絡我們
首頁
活動總覽
關於我們
樂團介紹
組織架構
藝術指導兼首席指揮
行政總監
駐團作曲家
助理指揮
演奏家
竹韻五架頭
委約作品
媒體專訪
職位空缺
樂季專場
清音雅集——漢樂、潮樂與粵樂的對話
未來的傳統——絲竹今生.山水寫意
中華文化節2024︰香江雅韻.絃歌不絕
香港流行文化節2024:樂壇教父貝多「煇」
未來的傳統——星閃閃.樂悠悠
未來的傳統——竹韻南曲.小集大雅
教育外展
「曲終未散.樂此不休」中樂推廣計劃
2024社區文化大使:武林絕「樂」
音樂劇場︰電車走過的日子
文化交流
歡樂春節2025(新加坡)
樂遊大灣(珠海、佛山、肇慶站)
鼎藝團華樂室內樂節2024(新加坡)
絃歌不絕(北京站)
絃歌不絕(天津站)
非遺音樂的對話(蘇州站)
嶺南風.香江情(上海站)
嶺南風.香江情(杭州站)
嶺南風.香江情(西安站)
絃歌不絕(西安站)
嶺南風.香江情(成都站)
絃歌不絕(成都站)
絃歌不絕(台北站)
嶺南風.香江情(北京站)
嶺南風.香江情(天津站)
歡樂春節2024(新加坡)
特備節目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粵樂節(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II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廣東音樂示範講座(香港恒生大學)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I
「爐峰彩疊詠孫文」音樂匯演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發佈會暨示範講座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
線上音樂
竹韻私伙局
竹韻音樂廳
粵韻流芳——廣東音樂百年經典音樂會
絃歌不絕——香港作曲家粵樂創作發表會
絃歌不絕——嶺南樂種的保育和傳播
未來的傳統——數碼時代的粵樂薪傳(線上節目)
樂韻無障——心靈之歌
風花說粵
粵韻流芳(即將推出)
絃歌不絕(即將推出)
未來的傳統(即將推出)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文藝晚會
揚帆行
新彩雲追月
粵粹縱橫
當粵劇遇上粵樂
樂譜共享
未來的傳統——樂譜共享2024
樂器課程
竹韻小集中國樂器課程
樂器課程ZOOM上課教學
吹管樂器課程
彈撥樂器課程
拉弦樂器課程
立即報名
支持我們
聯絡我們
首頁
關於我們
樂團介紹
組織架構
藝術指導兼首席指揮
行政總監
駐團作曲家
助理指揮
演奏家
竹韻五架頭
委約作品
媒體專訪
職位空缺
黃學揚
駐團作曲家
香港作曲家,作品曾於瑞典舉行的國際現代音樂節、英國滑鐵盧維爾音樂節、美國科羅拉多州音樂節、北京現代音樂節、中國東盟音樂周、澳門國際音樂節、新加坡國際管樂節等場合發表。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司與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聯合主辦的「新繹杯」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樂作品評獎銅獎、「2014CASH金帆音樂獎」之「最佳正統音樂作品」等,部分作品由雨果製作有限公司、現代音像、美國PARMA等灌錄唱片,部分管樂隊曲由德國StarMusic Publishing出版樂譜。
黃氏近年活躍於中樂創作,編寫逾百首樂曲,其中樂作品經常由華人地區多個樂團演奏。大型創作包括香港中樂團委約的劇樂《八仙過海》系列、香港話劇團製作的大型音樂劇《太平山之疫》以及與大提琴家李垂誼合作的《紅樓夢大提琴隨想曲》,由美國底特律交響樂團首演,並於蘇州、武漢、重慶、長沙及上海等地巡演。此外,他亦應邀到澳洲、馬來西亞、內地、台灣等地作客席指揮。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作曲碩士,師隨陳永華教授。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客座講師,也任教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等,並為竹韻小集駐團作曲家、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